1、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躁动。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律。
2、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预防肺水肿。 输血量要低于失血量,宁少勿多,宁可保持适当脱水,不可输液过快。速度不宜超过20~30滴/min。
3、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治呼吸功能不全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体通畅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对于肺内感染较重,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咳痰无力以致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者,往往需较长时间反复吸氧并随时都有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可能。此时行气管切开吸痰较为方便和安全。
4、饮食从简单的流质开始,若胃肠道无不良反应时,再过渡到半流食、普食。一般是3-4天后就可以正常饮食了。体质差的在手术后的一周内,除食用全流、半流饮食外,还要静脉补充氨基、白蛋白、脂肪乳等,补充体内的营养。待能正常进食时,再停止。
5、合理体位,适当活动与锻炼 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在术后锻炼时应取能直立的功能性位置,以促进恢复正常姿势。不宜下蹲解便,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下地活动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锻炼,锻炼前给予适当的镇痛药并协助患者咳出痰液,运动量以不引起疼痛和疲倦为度。
手术在治疗过后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容易感染,身体虚弱、出血等。肿瘤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肿瘤术后的患者及家属,在医护人员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严格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的效果。
除此之外,采用中医中药进行辅佐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从“瘀毒”入手,携“四法”抗癌可以抑制肿瘤、防止其再次复发或者转移。中医在治疗肿瘤上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肿瘤属于局部的全身性疾病,所以要通过整体协调,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结果。
在肿瘤的治疗上,中西医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治疗的主要趋势,将中医中药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治疗的效果将会得到很大地提升。中医药在辨证基础上使用,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脏腑,促进细胞的修复。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