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长、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施杞等三位业界重量级专家为本书作序,从不同维度诠释了《郑伟达医论集》的学术价值,字里行间满是对其医道精神的推崇。第一届国医大师朱良春、颜正华、程莘农,第二届国医大师金世元、陈可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永久主席王雪苔等业内泰斗积极推荐本书并为本书题词。当代中医的发展,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郑伟达教授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其提出的“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将中医辨证、心理疏导、饮食调理、康复锻炼有机结合,打破了单一治疗的局限。这部医论集不仅记录了其诊疗经验,更传递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涵,对推动中医现代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郑伟达教授是当代中医肿瘤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他自幼受中医文化熏陶,师从多位名老中医,从医48年来,始终专注于中医肿瘤、疑难病症的临床与研究,提出了“癌症瘀毒论”“四位一体抗癌疗法”等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他不仅是临床一线的“治病救人者”,更是中医传承的“传道授业者”,至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70余部。其行医理念始终围绕“患者至上”,既以精湛医术缓解患者病痛,更以温暖仁心给予患者信心。

卫生部原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为本书题词

第一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为本书题词

第一届国医大师颜正华为本书题词
书籍主编郑伟鸿和郑东海长期跟随郑伟达教授从事中医肿瘤研究与临床实践,郑伟鸿教授擅长肝胆肿瘤术后的中医治疗,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乙肝、肝硬化等病术后介入治疗后的中医调理。科研上先后参与4大类36项科研项目研究。她还先后与郑伟达教授一起撰写《八名方临床应用》《郑伟达医文集》等数百万字著作,主编《中西医临床肿瘤学》等十几部专著。郑东海是郑伟达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祖上六世行医,大学毕业后随父行医,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进行原发性肝癌术后中西医结合的抗复发课题研究。他主编了《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肿瘤》,参与《八名方临床应用》《疑难杂病中医治验》等13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郑伟达医论集》以“理论-实践-感悟”为脉络,分为五大板块,全面呈现郑伟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兼具理论深度与实用价值。
• 理论阐扬:聚焦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解读,如对“阴阳平衡”“气血津液”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论证中医整体观的科学性,为中医理论创新提供新思路。
• 经典心语:提炼《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核心要义,结合自身临床感悟解读经典条文,如对“治未病”思想的实践延伸,让古老经典在当代临床中焕发新生。
• 临床心法:解读治癌新十论、四位一体疗法的详细内容,对疑难病症的诊疗案例,详细记录辨证过程、用药思路及疗效反馈,为临床医师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撑和实操经验。
• 方药集锦:公开多年临床验证的有效方剂,包括自创方、经方加减方,详细说明方剂组成、配伍原理、适用病症及剂量调整方法,既保证安全性,又体现中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灵活性。
• 社会咏颂:收录患者感谢信、媒体报道、学术会议评价、诗词文化等内容,从患者康复故事、业界认可视角,展现郑伟达教授的医道口碑,让抽象的学术思想具象化为“治病救人”的真实力量。

第一届国医大师朱良春为本书题词

第二届国医大师金世元为本书题词
医者,当以仁心为基,以医术为翼。郑伟达教授深耕中医肿瘤领域数十年,其‘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的理念,既契合中医整体观,又融入现代医学思维,为肿瘤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这部医论集并非简单的经验堆砌,而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字里行间皆见其对患者的赤诚、对医道的坚守,实乃当代中医临床研究的宝贵财富。书中对疑难病症的解析、对方药配伍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中医功底与开阔的学术视野,为后学提供了‘读经典、做临床’的鲜活范本。
《郑伟达医论集》的出版,不仅是对一位中医大家学术生涯的总结,更对当代中医发展具有多重现实意义:从学术层面看,它搭建了“传统经典-现代临床”的沟通桥梁,既避免了中医理论的“空泛化”,又打破了临床经验的“碎片化”,为中医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从实践层面看,书中的诊疗案例、方药经验可直接为基层医师、年轻中医师提供指导,助力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从文化层面看,它通过真实的医案与医道故事,让大众更直观地理解中医的价值,推动中医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附:序言原文
吴孟超序言
1
中医药学的历史脚步走过了两千多个春秋,它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成长起来的,是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璀璨明珠,为中华民族的昌盛与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展中医药学,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如何发展好?我认为:寻找现代医学疾病治疗的一些疑难环节进行研究,并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是现代中医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医、西医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最佳结合点。要用中医理论、临床治疗等方面上的优势来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治疗一些疑难杂病,减少一些疾病的并发和毒副反应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比如,西医手术、化疗、放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疗法共同配合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治疗后的毒副作用,减少手术后肿瘤复发,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郑伟达教授三十余年来从事于中医肿瘤防治的研究,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提出了“以人为本、整合治疗”的治疗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创立了“治癌新十论”和“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研制出“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甘芫逐水胶囊”系列抗癌国药。在临床治疗中主张:肿瘤西医定位定性,中医辨证论治,对症下药。采用局部和整体、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控制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带瘤延长生命。我认为这种治疗模式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及治疗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肿瘤治疗的内容,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新路子。
郑东海医师承家传,受师训,勤奋好学,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又跟随我们从事肝癌课题临床研究。善于博采众长、总结经验,已出版《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郑伟达医文集》,今又整理《郑伟达医论集》,将其父的医学研究成就及临床经验等整理成册,内容丰富,寓医理于临床,理论联系临床。今书成行将付梓,应当予以支持,故喜撰此序赠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吴孟超
2007年7月18日
胡熙明序言
2
中国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救民于危难、解除病痛”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矢志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医自古以来就重视治未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把“形与神俱”而“尽天年”作为医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简、便、廉、验”特色,至今在防治疾病,维护与增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郑伟达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辈为地方名医,家中祖传的《郑氏验方秘笈》被誉为当地名著。郑伟达教授承祖传、受师训,自小即得到伯父指导,常于课余阅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本草纲目》、《内科学》、《肿瘤学》、《方剂学》等医著。大学毕业后,已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先后拜福州名老中医汪其浩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为师,后拜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吕炳奎司长为师,深得其传。三十余年来从事中医肿瘤防治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研制了国药准字号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症痛康颗粒”、“壮骨蠲痹颗粒”、“龙鹤丹颗粒”、“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等十六种抗癌系列药物。创办了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研究院等防治肿瘤机构。郑伟达教授在三十余年医疗实践中,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辨症论治,对肿瘤、肝硬化、冠心病、前列腺疾病、眩晕证、风湿病等疑难杂病颇有研究,尤其擅长于肿瘤的中医防治,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抗癌的先进理论,总结并创立了“治癌新十论”和“四位一体疗法”的抗癌理论。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发明的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等已获得众多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了众多的院士和名老中医的肯定和推介。先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出版《八名方临床应用》、《中医治疗肿瘤经验》、《疑难杂病中医治验》、《肿瘤的中医防治》、《抗衰益寿妙诀》、《伟达慈丹治癌之光》、《新瘟疫论治一谈“非典”的治疗》、《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慈丹集》、《养生药膳集萃》等十多本医著。
继承发展中医学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发展中医学必须重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郑东海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跟随中科院院士吴孟超教授学习,深得真传。为全面继承、整理其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2004年编著了《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今年又编辑出版《郑伟达医文集》,现在又整理编著《郑伟达医论集》,这种子承父业,严谨的治学精神实属一大好事,令人欣慰,故乐为之序。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胡熙明
2007.7.8
施杞序言
3
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由于中医药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中医药学如此之伟大宝库,我们如何整理和发掘它,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医学之精髓以文献形式存在历代医籍者有之,以理论与临床经验掌握于名老中医者有之,散在民间者亦有之。因此医圣张仲景倡导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郑伟达教授承祖传、受师训,自小即得到伯父指导,常于课余阅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本草纲目》、《内科学》、《肿瘤学》、《方剂学》等医著。大学毕业后,已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先后拜福州名老中医汪其浩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为师,后拜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中医泰斗吕炳奎司长为师,深得其传。三十余年来从事中医肿瘤防治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研制了国药准字号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症痛康颗粒”、“壮骨蠲痹颗粒”、“龙鹤丹颗粒”、“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等十六种抗癌系列药物。创办了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医肿瘤医院、中医药研究院等防治肿瘤机构。先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出版《八名方临床应用》、《中医治疗肿瘤经验》、《疑难杂病中医治验》、《肿瘤的中医防治》、《抗衰益寿妙诀》、《伟达慈丹治癌之光》、《新瘟疫论治一一谈“非典”的治疗》、《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慈丹集》、《养生药膳集萃》、《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郑伟达医文集》等十六本医著。
郑伟达教授在三十余年医疗实践中,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辨症论治,对肿瘤、肝硬化、冠心病、前列腺疾病、晕证、风湿病等疑难杂病颇有研究,尤其擅长于肿瘤的中医防治,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抗癌的先进理论,总结并创立了“治癌新十论”和“四位一体疗法”的抗癌理论。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发明的抗癌新药“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等已获得众多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了吴阶平、吴孟超、陈可冀、程莘农、王雪苔等院士和名老中医的肯定和推介。
继承发展中医学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发展中医学必须重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郑东海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其父研究中医防治肿瘤和从事医疗实践,为全面整理其父的医疗经验,编辑了《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郑伟达医文集》,现又整理《郑伟达医论集》,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四大经典著作、疑难杂病、集、经药对、国庄脉诀、抗癌实话等方面总结临床经验,收集其父研究成果,实属可喜可贺,故乐以为序。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
施杞
2007年7月8日












京公网安备案号:110105020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