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报道 >

承岐黄薪火,显大医精诚——郑东海、郑伟鸿主编《郑伟达医文集》

作者:符医生 发布时间:2025-10-23 15:54:34 浏览次数:
《郑伟达医文集》作为凝聚知名中医肿瘤专家郑伟达教授的学术典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委兼肿瘤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郑伟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会肿瘤分会原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主委、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科研副院长郑东海精心主编,书中汇集了郑伟达教授从医数十载的理论创新、临床经验与人文思考,堪称中医领域的重要文献。该书书名由首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提写,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可冀院士题字,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王雪苔教授为其作序。该书于2007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前言:

 

家父郑伟达出身于中医世家,先祖郑和庚是地方名医。家父少年时代,就爱好文学、医学,抱着“为民解苦学医科,精益求精不贪多,通古博今勤奋斗,医术神道胜华佗”的情怀,继承祖业,矢志医学,详细阅读了祖辈留下的《郑氏验方秘笈》和《陈修园医书十六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万病回春》等书。1976 年行医,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20世纪80年代又入中医学院,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后又拜名老中医汪其浩、郑孙谋为师,深得真传。1996年2月,又拜我国中医泰斗、解放后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卫生部原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先生为师。在吕老指导下,一面临证,一面总经经验,先后出版了《八名方临床应用》、《前列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杂病中医治验》、《中医治疗肿瘤经验》、《肿瘤的中医防治》《抗衰益寿妙诀》、《养生药膳集萃》《治癌新十论》等医学著作和诗词歌赋集《慈丹集》,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80多篇。

 

  家父在中医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中西医结合,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尤其在肿瘤的防治上颇有创新,提倡“以人为本、整体治疗”,综合应用药物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以控制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他创立的“四位一体疗法”临床疗效显著,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疾苦。他根据祖传方药研制出了以国药慈丹胶囊为代表的系列抗癌中药新药,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多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慈丹胶囊还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中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是学术,学术的根源在于临床。家父十分重视临床实践,先后创办了福州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从事肿瘤防治的临床研究,同时对内外妇儿诸科颇有心得。

 

  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途径。为全面系统地总结家父的医学成就及临床经验,同时也为继承弘扬中医学,余在同道的协助下,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将家父的成就与经验整理成为《郑伟达医文集》。在整理编辑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前辈的支持,著名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程莘农院士著名中医学家、世界针灸联合会名誉会长王雪苔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何任教授,著名中医家学、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张大宁教授和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题词或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俯首致敬。

 

郑东海

2007年3月25日

 

郑伟达教授作为郑家第六代“少儿郎中”,自幼通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师从中医名家郑孙某,是“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更是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他首提“癌症瘀毒理论”,独创“治癌新十论”与“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倡导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治疗理念。从医四十八年笔耕不辍,出版著作70余部,其事迹被全国三百多家媒体报道,深受业界与患者认可。

郑伟鸿、郑东海两位专家长期追随郑伟达教授从事中医肿瘤研究与临床实践,在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中医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在郑伟达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围绕郑伟达教授学术思想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将“瘀毒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肿瘤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郑伟达医文集》一书包含肿瘤防治、用方心悟、杂症医论、养生抗衰、参政议政、名医风采等六大方面内容。其中肿瘤防治是全书核心,系统阐述了郑伟达教授“癌症瘀毒理论”与“治癌新十论”的核心要义,详解“四位一体”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书中结合真实的原发性肝癌等临床案例,展现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降低复发转移率的实践路径,更收录了“慈丹胶囊”等新药的研发与应用经验。

在用方心悟部分,收录了郑伟达教授对经典名方的深度解读与创新发挥。内容既有对“八名方”等传统方剂的应用心得,也包含针对肿瘤及疑难杂症的自拟方解析,强调辨证施方与药证对应,体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用药思想。除了肿瘤外,郑伟达教授也特别擅长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对诸如类风湿关节炎、胆石症、头痛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诊疗经验。书中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具体医案剖析病因病机,展现了郑伟达教授对中医“整体观念”的灵活运用,为杂症诊疗提供了实用参考。

在养生抗衰部分,郑伟达教授传承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出“最好医生是自己”的健康主张,倡导通过自然调理、生活方式优化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内容包含食疗方、养生药膳及情志调护方法,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呼应了现代健康需求。郑伟达教授不仅是医者,更为国家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围绕中医药传承发展、基层医疗保障等议题的提案与建言,不仅体现了其“医乃仁术”的初心,更反映了中医从业者对行业发展与民生健康的深度关切。

郑伟达教授酷爱诗词歌赋,他总会抽出时间进行诗词创作,书中精选了一些郑伟达教授创作的诗词作品,题材涵盖从医感悟、民生关切与自然情怀,字里行间既有“慈爱丹心”的医者仁心,也有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展现了其“医文同源”的人文素养。在名医风采部分,通过纪实文字与影像记录,展现郑伟达教授的从医历程、学术传承故事,以及与吴孟超院士等名家的学术交流点滴,同时收录业界对其医术医德的评价,立体呈现一代名医的风采与坚守。

《郑伟达医文集》的出版,首先为中医肿瘤防治提供了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参照,其“瘀毒理论”与“四位一体疗法”为临床提供了可复制的诊疗范式,推动了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其次,书中“用方心悟”与“杂症医论”部分为中医方剂传承与疑难杂症诊疗提供了珍贵经验,助力中医临床水平提升。再者,养生抗衰与参政议政内容,搭建了中医与民生健康、行业发展的沟通桥梁。更重要的是,诗词歌赋与名医风采的收录,让中医不再局限于诊疗技术,更彰显了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鲜活力量。

 

​附:吴孟超序言

.01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明确指出,中医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创造与发展我国的新医学。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国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迅速发展,在防治现代疾病上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几十年来,在发展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中,许多学者、医师皓首穷经,勤于实践,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郑伟达教授承祖传,受师训,矢志中医学的研究,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尤其是在防治肿瘤方面,根据自己30年来的实践经验,倡导“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综合应用药物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从而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抑制肿瘤,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延长生命。这些观点与理论丰富了肿瘤治疗的内容,走出了一条防治肿瘤的新路子,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郑东海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又进修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协助其父从事肿瘤防治,深得真传。今又将其父的医学研究成果、临床经验等整理成《郑伟达医文集》,这是应当予以支持的,故乐为此序。

 

附:王雪苔序言

.02

中国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救民于危难、解除病痛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矢志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郑伟达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辈为地方名医,家中祖传的《郑氏验方秘笈》被誉为当地名著。他耳濡目染,年少时便开始阅读中医书籍。中学毕业后,继承家学,专攻中医药学,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阅读医书数百卷,写下了大量的读书心得体会。为提高学术与临床水平,还先后拜汪其浩、郑孙谋、吕炳奎等名老中医专家为师,深得真传。

 

  中医自古以来就重视治未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把“形与神俱”而“尽天年”作为医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鲜明的诊疗特色,在防治疾病,维护与增进病人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郑伟达医师从事中医研究与临床实践以来,始终坚持继承与发挥中医优势和特色,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尤其是在肿瘤防治上把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了“以人为本、整体治疗”的原则,认为肿瘤治疗应综合应用药疗、心疗、食疗、体疗等各种方法,把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作为医学目标,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是炎黄子孙的历史使命,发展中医学必须重视继承整理名老中医经验。郑东海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随其父研究中医和从事医疗实践。他为了全面继承、整理其父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004年编著了《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现在又编辑《郑伟达医文集》,全面收集了其父医学研究成就与临床经验,可喜可贺。希望东海医师继续努力.青出于蓝胜于蓝,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程莘农序言

.03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与事实已证明,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中医。中医药在防治许多现代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和明确的疗效。

 

 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是我们的使命,是时代的呼唤,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我认为首先应该全面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中医药学的理论、思维模式、方法,掌握其中学术精髓;其次,要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现代疾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积极运用中医药防治现代疾病;再次,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方法开展中医药研究。郑伟达教授从事中医研究和实践30年来,坚持继承中医传统,把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念,比如在肿瘤防治上,主张“以人为本,整体治疗”,综合应用药疗、心疗、食疗、体疗,科学抗癌,把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作为目标,这不但与中医“众术共成”的传统思维相一致,也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个性化治疗的原则相一致。

 

  郑东海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随父行医,颇有长进,今将其父的研究成就临床经验等收集整理成册,当是继承与整理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可贺之举,故为此序。

 

附:张大宁序言

.04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学,是中医药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医药学的精髓在于学术,学术的根源于在临床,只有勤于临床,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升华,才能实现中医学术上的发展。郑伟达教授承祖传,受师训,又参加北京光明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并虚心向名老中医学习,30余年来坚持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悟彻中医真谛,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上颇有所获,提出了许多的新观点。如在中医药防治肿瘤方面,提倡“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科学抗癌”,治疗上主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综合应用,并研制出了“慈丹胶囊”为代表的系列肿瘤新药和医院特色制剂,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延长了生存期。

 

  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整理与发掘名老中医、民间中医经验,积极推动中医师承教育,以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郑东海医师出身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矢志中医,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毕业后协助其父从事中医防治肿瘤的临床实践研究,深得真传,著书立说,今整理出了《郑伟达医文集》。该书系统地收集了郑伟达教授近年来学习研究中医的心得体会、临床经验等。这是应当予以支持的,故乐为此序。

 

温馨提示:本网站疾病防治类科普文章,仅供参考了解,不作为就医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医院介绍 /SYNOPSIS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创建于1994年,是经北京市卫生管部门批准的医保定点单位,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是经国家卫生部门正式批准的专业从事癌症的防治与研究、 新药研发、临床诊疗...[详细]

绿色网络预约挂号通道 /REGISTERED

* 您的姓名:
* 您的性别:
* 您的年龄:
* 联系电话:
* 预约时间:
* 病情简述: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不影响您享受会员福利,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

医师介绍 /INTRODUCTION

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周四上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每周四下午)
主治:各种疑难病,尤其是肿瘤的中医防治,包括肝癌、肺癌、淋巴癌等肿瘤疾病。

在线提问 预约挂号

有问必答 /ANSWER

问:患有肝癌能够治疗吗

答:肝癌能否治,要看病情发展的阶段和病人的体质等情况来看的。临床不建议对其进行任何过度的治疗,可...[详细]

问:弥漫型肝癌转移如何治疗结果好

答:<p>  中医中药治疗弥漫性肝癌已转移,能控制肿瘤及其转移,防止其向其他部位转移,同时提高患免疫...[详细]

走进伟达
ABOUT WEIDA
就诊指导
GUIDANCE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官方微信

微信号:wdzhongliu

知道创宇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