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此次大会的领导有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郑伯农;中国楹联学会诗词文化研究院院长、解放军少将岳宣义;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当代诗词馆驻馆名誉顾问、中国楹联学会主要创始人常江;中华诗词学会医药界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诗词之友》社社长、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教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法人代表、常务副主席王建国;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词之友》主编张脉峰;《诗词之友》副主编、《中国文艺家》执行主编冯楚等。

大赛以郑永基先生命名,既是对其高尚品德的缅怀,亦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郑永基先生出身福建八闽五代中医世家,自幼浸润“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通读《大学》《论语》《中庸》等经典,将传统文化深植于心。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铁路建设,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八级技工,以“诚勤精细”“任劳任怨”的作风荣获朱德委员长颁发的三等功殊荣。晚年罹患肺癌后,凭借祖传验方“郑氏验方”医治,有效控制了癌细胞的发展,为后辈医药研发奠定基础,其“积德行善”“好学为人”的高尚境界成为后辈楷模。


作为郑永基先生之子,郑伟达教授传承父辈精神,在中医药领域深耕不辍。他秉持“忠孝仁义”之德,主导研发出国家准字号抗癌新药慈丹胶囊与提高免疫力的参灵胶囊,其中慈丹胶囊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殊荣。基于多年临床经验,郑伟达教授创立“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融合药疗、心疗、体疗、食疗,倡导中西医优势互补,得到吴孟超院士等医学界泰斗的高度赞誉。同时,郑伟达教授著书立说,总共编著78本著作,其中有两大类:中医药方面有《中医肿瘤学》、《中医治疗肿瘤经验集》、《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中医临床经验心传》、《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学》等;诗词方面有《处世为人之道》、《杏林吟稿》、《医余吟草》、《杏林吟稿——升华自我》等,内容涵盖时代风云、情系河山、感事抒怀、诗话田园,字里行间既有“慈爱丹心”的医者仁心,也有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展现了其“医文同源”的人文素养。

“郑永基杯”的设立,寄托着郑伟达教授和他的家人对其父郑永基先生的深切怀念。郑永基先生一生崇尚文化,自小受到“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的熏陶,和“诚勤精细”、“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生活作风,“上善若水”、“积德行善”、“好学为人”、“留给子孙后代添丁发甲的善果”的人生境界,以及笃行“内方外圆”中庸为人的优良传统。以他的名义设立这个奖项,既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也是希望将这种文化情怀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在诗词的浸润中提升生命的境界。
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上千位作者的两千余件作品。作者中有耄耋之年的诗坛名宿,也有朝气蓬勃的在校学子,有专业领域的文学作者,也有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我们坚持“质量第一、公平公正”的原则,聘请诗词界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多轮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及若干优秀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作品不仅是一次赛事的成果展示,更是这个时代文化脉动的生动记录和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展望未来,我们深信,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传统诗词这棵千年老树,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新花。

在颁奖典礼上,与会领导为到场的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郑伟达教授亲自送上奖金与定制礼品,对大家用诗联艺术诠释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与热忱给予高度肯定。获奖作品或赞本草神奇,或颂医者仁心,或咏传统美德,字字珠玑间尽显中华文脉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将全部投稿作品经审核后的入围作品编辑成册,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亲笔题名《参灵神韵》,由大众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首发式与颁奖典礼现场同步举行,为这场文化盛宴再添亮色。

郑伟达教授与一等奖获奖者刘兆凤、豆万龙合影

郑伟达教授与二等奖获奖者李爱群、黄维江、杨金香、蔡国芳合影

郑伟达教授与三等奖获奖者赖登维、马承斌、蔡昌远、李增、许富强、李成德合影

郑伟达教授与优秀作品奖获奖者合影
此外,郑伟达教授特别邀请与会者到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参观指导,医院所到之处的门口,都悬挂了楹联匾额,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特别是“纪念郑永基先生诞辰100年”红色拱门两边,郑伟达教授题写了一副对联:“诚勤精细传家远,忠厚仁慈济世长”。这幅对联凝练工整,不仅是中医世家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生动缩影,将行医之道与处世之德、家族传承与苍生关怀熔于一体,展现了中医世家的坚守与担当。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诗词楹联作为中华语言艺术的瑰宝,与中医药文化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前者以凝练文字抒发情志,后者以本草智慧守护健康,二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高度契合。活动以诗联为媒,让“采菊东篱下”的诗意与“本草纲目”的智慧相映成趣,既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又赋予诗词楹联文化新的时代表达,实现了两大国粹的创造性融合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颁奖典礼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传承之旅。郑伟达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让诗词楹联的韵律之美与中医药的仁心之善深度交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诗词文化与医药事业深度融合,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作品赏析
郑永基先生百岁冥寿
林 峰
闽江澄澈出圭璋,橘井分波被八荒。
百炼丹珠能养气,千年玉露可扶伤。
悬壶未负活人术,种杏须生济世肠。
已许清名留海岳,云松老尽有遗芳。
水调歌头·孝道
——纪念家父郑永基诞辰 100年
郑伟达
人世长求道,自古孝为先。慈鸟反哺图报,菽水奉承欢。夏日扇凉枕席,冬温被窝奉养,四季适风寒。晨昏勤问候,冷暖记心间。
《孝经》学,《论语》读,孝心虔。人生在世,关爱父母重如天。寸草春晖难报,此意愿将重托,心意付长天。诚孝家风训,世代谱新篇。
郑永基诞辰百年有作
张脉峰
百载沧桑忆此翁,平生志业化长虹。
如今故土好风起,犹诵遗篇万籁中。
郑永基杯感怀欣祝(藏头)
王昌恩
郑公高义薄云天,永筑诗坛翰墨缘。
基业宏开襄盛举,杯觞频举汇群贤。
感时共咏千秋句,怀古同吟万代篇。
欣羡令尊临期颐,祝愿伟达寿无边。
行香子·值得尊敬的人——郑永基先生
刘兆凤
癌雾危城,谁破重关?看青囊、烛映星阑。仁心融冻,智刃攻坚。秉忠如磐,义如岳,信如澜。
礼承三叶,忠承千载,更悬壶、春满人间。术探微处,爱洒襟前。但月同皎,德同海,志同山。
临江仙·咏怀郑永基老先生
杨金香
毓秀钟灵桑梓地,岐黄一脉深融。儒门礼教秉中庸。德馨铭寸草,孝义振家风。
晚岁悬壶驱顽疾,慈丹凝爱春浓。仁心化雨润枯蓬。回生凭妙手,济世仰云鸿。












京公网安备案号:110105020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