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癌新十论”包括:四死论;四疗论;两以论;松紧论;整体论;中医四大优势论;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中西医各半边天论;阴阳平衡论;三分之一论。
1,四死论
在“四死论”中,郑伟达教授着重谈到了“怕”“毒”“冤”“饿”四个字。他认为大部分肿瘤患者实际上都是被这四个字所害。谈癌色变,是“怕”字在作祟,因恐惧心理严重导致免疫力下降,强烈的不安烦躁等恶劣情绪使得病人在发病后肿瘤迅速生长和扩散,或畸形变性发展并侵润其他部位,甚至向远处转移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毒”,即毒副反应。一种是由于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使得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严重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种是个别庸医不能对症下药:盲目使用单方治疗,单纯追求以毒攻毒,消除肿块之效,或者开具大杂方,致使病人脾胃大伤,“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冤”是说,人有冤案,医有错断。古人云:“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来不适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却偏偏要他做手术,本来不适合放化疗,也偏偏做了放、化疗,因此致死,岂不冤乎?“饿”,顾名思义即缺乏营养,主要是病人害怕进补会促进癌细胞生长,结果导致元气大伤,直至“饿”死。

2,四疗论
在“四疗论”中,郑伟达教授主要阐述了关于癌症治疗的四种方法,药疗、心疗、食疗和体疗。多年来郑教授坚持用此四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四疗”医“四死”,屡奏奇效活人无数。“药疗”是指应用国家科技新成果慈丹系列抗癌新药,结合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心疗”就是在心理上必须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念,对祖国医学充满信心和希望。实践表明: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中,有72%的病人不论是在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还是在延长生命等方面,都明显获益。“食疗”,即药膳,可分为三种,即基本药膳、辨证配餐,以及防化疗和术后应用。“体疗”主要是以形体锻炼、鼓舞人体正气,抗病祛邪为目的,包括保健气功、二十四节气坐功、十二段锦、五禽戏、动功、太极拳、按摩、内养功、自控功、智能功等。

3,两以论
何谓“两以论”?郑教授说,以最少的金钱来治疗最难治的病;二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药物、最方便的手段给患者进行治疗。
4,松紧论
“松紧论”的“松”是说思想要放松,“紧”是说吃药要抓紧,治疗要抓紧。中医认为每个人都不排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而七情之中的“恐”字,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北京闹非典时,王歧山在答记者问时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恐惧的心理比死亡到来更可怕!”因此,面对疾病和不幸,首先就是要克服恐惧心理,“松紧”适度。
5,整体论
肿瘤虽然只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肿瘤的治疗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既要考虑到局部效果,又能够兼顾扶正固本,这便是“整体论”。

6,中医四大优势论
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和逻辑思维方法,在诊断步骤、病情判定以及治疗和用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郑教授对此情有独钟,概括出“中医四大优势论”一、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二、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三、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四、副作用小,不会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不会对消化有不良反应。
7,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
其实,在肿瘤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要从改善病状、控制病情发展到抑制肿瘤提高生存质量等环节人手,使生命得以延续。可能在延长的这段时间内,患者体内还存有肿瘤,但已被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或者已经钙化,这就是“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
8,中西医各半边天论
尽管对中医学说情有独钟,且自己出身于中医世家,但郑教授却从不持门户之见,只要是对病人恢复身体健康有益,他便积极推崇。这一点从他的“中西医各半边天论”中不难看出:以肿瘤治疗角度而言,诊察阶段最好采用西医,即西医辨病,再辅以中医辨证论治。这样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纠正了西医“只诊察疾病及器官,而不诊察病人”的不足,又弥补了中医抽象缺少量化的缺憾,一张一驰相得益彰。

9,阴阳平衡论
“阴阳平衡论”不仅是对治疗肿瘤,亦或是别类疾病,乃至拓宽至其他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其实在宏观上讲,治病很简单,就是要时刻掌握阴阳平衡。”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属性,并存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基本规律。而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发生的可能皆不外乎“阴阳”二字。因此对于肿瘤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上,必须紧紧抓住阴阳两纲,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征象中,审征求因,认真辨别;在治疗上采取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正治与反治,扶本与祛邪,同病并治,异病同治,虚实补泻,因地因人制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据情施治,灵活掌握。
10,三分之一论
大量治癌实例证明,以郑伟达“治癌新十论”为指导,采用抗癌康复疗法,有1/3的患者可以治愈,有1/3的患者可以延长生命,有1/3极为晚期的患者能够改善症状,减少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