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年轻”的“老年病”
5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资深编辑马云涛因胃癌晚期离世,时年36岁。
5月22日,《深圳晚报》文艺部女记者黄蕾不幸因病去世,时年31岁。
5月23日晚,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突发心肌梗塞离世,时年28岁。一周前,他曾在微博中写下“我的亚健康状态很厉害”,而下一条微博却是:“明天去哪里完成任务?”……
六天,三位媒体人的离世消息,通过微博传播,让不少人自叹 “伤不起”,也让更多上班族再次回头审视自己的健康。
32岁的于先生是一名饭店的厨师,各种美味没少品尝。今年3月初,正掌勺的于先生突感半边身子绵软无力,后来竟发展到身体偏瘫,赶紧到医院,医生下了 “脑梗塞”的诊断。
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怎么会患上心梗、脑梗这些“老年病”?专家告诉记者,如今,心梗、脑梗患者越来越年轻。28岁,这是记者从河南多家大医院了解到的脑梗发病的最年轻记录,而某省人民医院抢救过的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只有18岁。
1/4心梗、1/10脑梗是70后
“脑梗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别说40多岁,就是30多岁的脑梗也屡见不鲜。”专家指出:实际上,心梗、脑梗,这些一贯被视为老年人才患的疾病,已经跨过中年防线,直扑社会中坚阶层——70后人群。
今年4月1日,第三届全国脑血管病研究进展与诊治规范学术会议召开。神经内科教授说,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250万人,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以下的能占到10%~15%,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有25万中青年人患上中风。
相对于脑部健康,70后应该更加关爱心脏。70后患者约占所有心梗患者的1/4。
目前,心梗的首次发病年龄在明显提前。根据卫生部统计,1990年至1995年,在30岁至40岁的全国人群中,有200万人发生过心梗;到2000年,这个数字上升至250万。据卫生部预测,到2020年,全国30岁至40岁的心梗患者可达900万。
动脉粥样硬化从一出生就开始
心梗、脑梗为何成为70后群体的多发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高"发病都呈低龄化趋势,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新的"高":高尿酸。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心梗、脑梗的最直接危险因素。
调查显示,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占10%,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达1.6亿,由此计算,1600万高血压患者是70后。而血糖偏高人群中,过半是70后。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还有吸烟、喝酒,都伤害着血管内皮组织,王新志形象地说,就像不粘锅某一小块涂料受损后容易煳锅一样,血管内壁一旦受损,胆固醇就容易在这些部位粘住,形成斑块,自来水管用久了会水流不畅,血管也一样,脑血管堵住了,就出现脑梗,心脏冠状动脉堵住,就会心梗。
研究显示,成年人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粥样硬化斑块,从正常动脉发展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再到动脉血管狭窄,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这些斑块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如果你继续大鱼大肉、吸烟、喝酒,这些死火山可能就要爆发。
老年病专家说,年纪轻轻就犯病,频繁饮酒、吸烟、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夜生活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又加重了上述诱因的作用。